为什么你会遭遇爆品的反噬?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有两个:
1. 你定义错了什么是“爆品”
1)爆品不等于大单品
过往,很多消费品的品类王者都是大单品战略,比如凉茶里的王老吉、奶茶里的香飘飘、植物蛋白饮料里的养元。
但爆品绝不等于大单品,爆品身上有大单品没有的基因。
比如,华纳兄弟的总裁霍恩推行的就是爆品战略,华纳最成功的爆品是《哈利波特》。但是大家知道《哈利波特》是怎么到华纳手里的吗?
有一天,一个英国女人在书店里买了一本《哈利波特》,打算当礼物送给家人。结果她自己读了之后,发现这本书太好了,就推荐给了自己的老板。而他的老板是华纳一位主管的合作伙伴,这位主管看了《哈利波特》之后成了铁粉,极力劝华纳高层把版权买了下来……
没过多久,《哈利波特》红了,改编的电影也大卖。
《哈利波特》代表的才是真正的爆品:除了销量,爆品最大的特点是赢得口碑。在《哈利波特》身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爆品的影子,比如苹果的iPhone4、兰蔻的小黑瓶、腾讯的微信……
所以,真正的爆品可以不依赖流量抢占市场,可以用最低的广告费用维系消费者关系。
2)爆品不等于爆火的产品
2019年,珀莱雅推出“泡泡面膜”。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泡泡面膜的销量就突破了100万盒,三个月合计销量超过了3个亿,甚至一度超过了淘宝的单月销售记录。
但泡泡面膜这款爆品,很快就遭到了全网质疑。他们在宣传上声称“脸上越脏、泡泡越多”、“泡泡都是脸上排出的毒”,其实发泡的原理只不过是含氟化合物的挥发,而且这些含氟化合物用多了会刺激皮肤。
后来,泡泡面膜不仅下架了,还从一款热卖的爆品成了品牌的黑历史。
很多爆火的网红产品并不能等同于爆品。因为突然爆火的产品,大多是制造噱头,而不是解决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泡泡面膜最大的卖点是起泡泡,那么消费者就不是来保养肌肤的,而是来玩泡泡的;如果答案茶最大的卖点是“占卜”,那么消费者就不是来喝茶的,而是来算命的。
把产品噱头当作产品卖点,最大的问题是:会让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发生偏移。当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指向“娱乐体验”,而不是“解决需求”,他们在“打卡”成功之后,就会迅速抛弃你。
2. 只有一时的爆品,没有一世的爆品
2015年,养元六个核桃的营收有91亿,净利润26亿。就当大家以为植物蛋白饮料马上要出现一个百亿大单品时,六个核桃开始一路走下坡路。
而六个核桃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春节、中秋这样的送礼节点,2019年12月底疫情的爆发让六个核桃再受重创,到2020年净利润只剩下15亿……
只有一时的爆品,没有一世的爆品。即便是六个核桃这样强劲的大单品,在高速增长10年之后,依然抵不过消费升级和疫情带来的冲击。
除了外部环境变化,和时代在淘汰我们,爆品战略最怕的是竞争对手的围堵。
最近几个月,我发现众多咖啡品牌都开始“三顿半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