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利耗尽的今天,增长引擎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创新。企业一旦遭遇极限点,重启增长引擎的可能性只有4%。依靠原有业务模型和思维方式很难重启增长,我们有且仅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创新开拓第二曲线,重启十倍速式的增长。本文围绕单一要素构建增长模型,找到关键的单一要素,然后围绕这个单一要素组合其他要素,构建增长模型。将最重要的单一要素作为增长飞轮的那个“一”,将全部资源投入到核心的增长引擎上,它才能带动其他要素,使增长飞轮持续地转动起来。
01 什么是创新?
传统意义上对创新的定义是什么呢?我们第一印象认为创新是从无到有发明出新事物,这种定义是非常可怕的。有人认为创新是某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物,他天赋异禀,然后突然有了创新,创新并不是从无到有创造全新事物,而是把不同事物关联起来,合成新事物的过程。创新的目标是什么 ?取得指数级的增长,增长是任何企业的首要成长目标,增长是任何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
02 如何找到10倍数增长的单一要素?
建立以增长导向的独立小团队,进行创新的探索和尝试,找到十倍速变化的单一要素作为创新破局点,围绕创新破局点打造增长战略,建立增长引擎。阿基米德讲过一句话,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我找到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那如何把地球撬起来呢?那就是你要把问题简化为一个可反馈、可迭代的指标。
第一个你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它简化为北极星指标,它是一个长期的指标,且需要把指标的单一要素识别出来。杠杆为创新的红利,它的单一要素的特征是10倍速的变化,任何杠杆必须有一个支点,战略支点是不变的一,战略支点的力叫核心能力。
03 如何制定增长战略?
抓住10倍速变化的创新红利,一个反常识的规律是有时候获得10倍速增长比获得10%的增长更容易,这是为什么呢?当目标是10%的增长时,管理者通常会按照惯性和原有逻辑设计优化方案;而要获得10倍速增长,就会逼迫自己转换逻辑和思路,思考真正重要的驱动引擎。容易在创业初期陷入事无巨细的日常运作中,而在逼问自己是否还有更大的趋势和增长杠杆可以利用方面思考不足。
安迪 • 格鲁夫说过一句话:每一个战略转折点都表现出10倍速变化,而每一个10倍速变化都会导致战略转折点。作为企业经营者,要时刻关心周边的生态,关注有哪些关键要素正在发生10倍速的质变,然后去抓住它。这些关键要素的质变能够影响产品生态的某个单一要素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发生5~10倍的巨大变化。
要素1:互联网基础设施倍速变迁:所有超级独角兽都是时代的独角兽,超常规的增长背后是抓住基础设施倍速变迁的超级势能。
要素2:倍速新流量平台的出现:每两三年就会涌现少数几个倍速增长的流量平台。快速崛起的新品牌,至少要能抓住单一倍速流量渠道的红利,才有机会成为品类的主导者。
要素3:代际变迁和大平台的挤出机会:在疫情之后,中国消费者在众多领域的消费行为都更加理智,更注重性价比,加上全球供应链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很多国际品牌退出低端价格带的供给,这些机构性的挤出机会可能会成就一波平价替代新国货品牌的崛起。
要素4:技术的范式转移:真正伟大的创业者,不必恋战旧战场,而要抓住技术变革带来的新范式转移的契机,果断启动一条全新的增长曲线,疫情再次印证企业运营数字化、云化和智能化是新范式转移的大趋势。接纳新范式就会加倍受益,眷恋旧范式则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要素5:品类变革的红利:当一个品类出现结构性变化机遇时,要么基于新场景的需求开始蓬勃涌现,要么拥有新奇特的功能和体验的创新品类开始野蛮生长,这些都可能预示品类变革开始出现,例如元气森林和喜茶,前者找到了心智空白点,开创了“0糖,0脂肪,0卡”的高颜值健康饮料的新品类,后者享受到具有社交货币属性的精品即时茶饮的品类红利。
要素6:技术赋能的供应链革命:在2C平台型机会变少的当下,来自B端供应链的创新,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供应链重构,如果能够带来5~10倍及以上的成本降低或者效率提升,也会带来结构化的增长优势。
要素7:人口结构变化的隐含机遇:中国老龄化和长寿化已经是越来越重要的趋势,但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却严重缺位。中国的新老人一代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财富积累,具备很强的经济实力。老年人有钱有闲,填补这些供给的空白就是创业者最好的增长机会。
要素8:亚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在短视频和直播大行其道的今天,年轻人更容易迎合一些新兴的潮流,这些或暗潮涌动或汹涌澎湃的社会潮流,是消费品牌特别应该重视的增长势能。
要素9:重大监管政策变化催生的机遇:重大监管政策的变化,也可能是孕育增长机会的催化剂。
以长期增长为真北指标
10倍速变化创新红利只是切入点, 为了打造长期战略,需要自定义长线指标,所有能产生短期利润都不重要,无论现在赚多少钱。
以不变的使命作为战略支点
好的使命应该符合这样三条标准:第一:足够长,能支撑企业足够长的生命周期, 第二:足够广,涉及的人数足够广,不仅组织、员工、客户、甚至生态的使命,第三:足够难,你永远无法说结束了,我已经达到了。你只能说我一直在路上。因为难,所以需要更大更多的力量能团结起来,去无限的接近。
舍九取一打造核心竞争能力
增长飞轮需要一个核心驱动力,飞轮是一圈圈循环增强的,对于公司来说,要想清楚三点:1、找到自己的飞轮;2、找到一个引擎或者是抓手推动飞轮转起来;3、坚持不懈地夯实这个引擎。如何找到核心能力? 先想清楚,要实现什么样的战略指标,它是一个可迭代的量化标准,更落地。
03 战略支点为什么需要不变?
如果总是追寻变化,容易陷入迷途,变化的背后有没有不变的东西?找到关键要素,将所有力量集中于这个支点上,这就是战略杠杆作用。我们通常讨论问题的方式是在表现现象层面做“多因素分析”,使得任何问题得不到确切的答案,只会带来思维混乱,如果不能找到那个支点,那只是在现象层面的分类而已。如果有两个支点相冲突的时候,哪一个是唯一的?可不可以都要?可不可以兼得?我们必须且只能选择一个作为元起点。
战略支点只能围绕使命吗?公司使命是自己长出来的,早期我们可以建立在基石假设上。
04 核心能力为什么要舍九取一?
什么是战略? 我们发现取舍概念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战略就是在竞争上做出取舍,战略的本质就是选择不做什么,没有取舍就不需要选择,也不需要战略。舍九取一的“一”就是核心战略能力用它来统帅其他能力。当我们找到了创新的破局点,并建立了配套的增长战略,下一步,就是去攻城略地。
05 关于创新战略的启示
为什么要做创新战略?穿越第一曲线,进入第二曲线,穿越内圈,进入外圈,穿越已知系统的认知禁和,进入更大的未知系统,只有创新才能带来十倍速增长。
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一层一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直到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从本质出发去寻找根本性的解决方案。